指导员:“就是在火势蔓延的方向上,提前点燃一条或几条与大火平行的小火线,让小火向大火方向燃烧,同时控制小火的速度和范围。小火就会把大火前进的路上的可燃物都烧光,从而切断大火的燃料来源,使大火无法继续蔓延。当小火和大火相遇时,由于两边都没有可燃物了,两股火就会自然消失。”
指导员见大家无人再提问,继续说道:“在我国,消防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古籍《墨子》《周礼》上均有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专门设有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当时被称“司烜”,其日常职责就是在城里街道上四处巡视,用木锤敲大铃,提醒人们注意防火。”
薛向东脑海中浮现出在古装剧中经常会看到夜间更夫一边敲锣一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看来,这个场景就是从周代开始流传下来了啊!
指导员讲述的中国古代消防史,在薛向东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画面,此刻的他仿佛乘坐时空穿梭机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
薛向东开启了上帝视角,仔细审视着汉、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消防传承。
镜头一:东汉时期建筑群中的一座四层楼高望火楼上,薛向东化身为一名消防预警员,正在警惕的观察着周边的情况,一旦发现火情便会用望火楼上的大鼓、旗子等工具发出“消防警报”。
镜头二:唐代的都城长安,薛向东穿着胸前印有“武侯铺”的消防制服,和众多同样打扮的差人分布各个城市和街坊里。发生火情,大家开始使用动物皮做成的皮袋、溅筒灭火。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52hetang.com
(>人<;)